技术

Scala shell内建指令 scala 最佳实践 centos 下安装sqlplus git简介及使用 Commands to Check Weblogic Server Status Spring 中 cache 的使用 pl/sql developer 相关问题 maven 用法 nexus docker 指南 oracle 相关问题 vim 快捷方式 media wiki 的搭建 安装 Kubernetes 如何的在centos中安装docker Hbase学习 hbase 异常解决 Docker 链接容器 dockerfile 最佳实践 centos 7 网卡配置 docker 学习笔记 guava 用法分享 docker命令行 angular小技巧 kubernetes 相关知识 一些windows下的工具 github 小技巧 angularjs 小技巧 java写代码的一些小技巧 lucene学习 在Windows上安装FishEye 快速安装eclipse插件 在fisheye中添加git repository Modbus 协议简介 读书笔记: angular性能调优 我的交叉编译经验谈 如何管理和配置opkg包 刷机失败后的恢复方法 Openwrt Flash Layout 分区调整 netgear wndr3700v4 刷新固件步骤 Openwrt应用包(package)编译 (基于Openwrt SDK) Openwrt编译 (基于Openwrt ImageBuilder) Build Openwrt环境完整过程 openwrt命令总结 在luci系统中增加服务 sftp 命令 系统完整性检查如何加载虚拟光驱 如何在java中启用jmxremote Bash Shell 技巧点滴 knockout和js测试基础 XAMPP 小技巧 knockout小技巧 有关discuz的资源与一些经验积累 javascript小技巧积累 在centos上安装jetty的过程记录 Vagrant构建虚拟开发环境 离线markdown编辑器:stackedit 关于阿里云服务器使用的几个小技巧 discuz被黑的处理办法 git 相关命令总结 BAE 本地开发环境调试笔记 yo 与 knockout 的使用 一些有用的在线工具网站资源 Discuz!X3.2 升级后无法登录后台的解决方法 knockout的一些有用的例子和资源 GoLang 学习笔记

标签


千古茶神陆羽的传奇故事

2015年01月07日

_品茶_是文人的雅趣,茶能入画,也能入诗,以茶学礼可以改变人的品性.

陆羽(公元733-804年),唐朝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鸿渐,一名疾,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着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被后人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也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吁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 年),陆羽在苕溪(今浙江西北部)隐居。皇帝曾两次召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以著书为事,又爱饮茶,著有《茶经》三篇,对茶的源流、饮法及茶具都有详细的论 述,是全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中华民族是一个喜欢饮茶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品茶是文人的雅趣,茶能入画,也能入诗,以茶学礼可以改变人的品性。陆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他生性淡泊,不慕名利,随遇而安,唯一的乐趣是买来最好的茶叶和茶具,烹煮香茗与朋友同享。同时,他也看到了自唐初以来,各地饮茶之风渐盛,但饮茶者并不 一定都能体会饮茶的要旨与妙趣。于是,他下决心致力于茶学研究,踏访考察各地的茶叶情况,搜集第一手资料,写出一部茶学专著,以便让后人都知道种茶、焙茶 的技术以及饮茶、品茶的益处和乐趣。在中国茶文化史上,陆羽所创造的一整套茶学、茶艺、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经》,奠定了他成为千古茶神的历史地位。


遭遗弃寄身佛门 寻自由出逃寺院

根据《新唐书》《唐才子传》记载,陆羽因其相貌丑陋而成为弃儿,被遗弃于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那时的陆羽才三岁,不知其父母是何许人。一个秋末冬初的日暮之时,陆羽被竟陵龙盖寺的住持智积禅师发现在一座小石桥下,并带回寺中抚养。

智积禅师在收养了这个弃儿之后,让他削发为僧,收为弟子,期望他以后能继承衣钵。然而,寺院之内的冷峻肃静,僧人们面无表情的面孔,单调的、清一色 的僧衣,以及千年不变的清茶淡饭,严格的佛门清规戒律,都让有着倔强个性和自尊心的小陆羽感到无法忍受,于是他产生了返回世俗的念头。

当智积禅师觉察到小陆羽对佛经并不热衷,并且经常阅读儒家的书籍时,就决定对这个小弟子进行一番劝诫。于是,就在寺院之中展开了一场佛儒两道之争的 大辩论。使人感到意外的是小陆羽在这场辩论中,表现出了惊人的胆识和雄辩的口才,师徒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最终还是各持己见,不欢而散。

而智积禅师在这之后的日子里,对他严加管束,使他选择了从寺院出逃这条路。在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十三岁的陆羽为施展抱负,实现平生夙愿而逃 出了寺院。他出逃之后,来到了一个小剧团里当伶人。他的相貌丑陋,又有口吃,所以并不适合登台演出,只是从事编剧业务。由于陆羽为人忠厚正直,乐于助人,人又聪明,所以深得剧团成员们的信任。


李齐物慧眼识英才 崔国辅品茶得益友

陆羽的前半生,他的人生经历曾经受到了四个人的重大影响。这四个人中有两个人是僧人,另外两个人是官吏。两个僧人是智积和皎然,两个官吏是李齐物和崔国辅。

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河南府尹李齐物被朝廷任命为竟陵太守,他慧眼识英才,看到十三岁的陆羽是一个聪慧异常的少年,就决定将陆羽留在郡 府里,亲自教授他诗文,这件事成为陆羽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李齐物后来在一次聚饮中,看到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其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 推荐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潜心攻读“经史子集”。

在人生歧路上徘徊已久的陆羽,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学子生涯,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孤苦无依的陆羽,都得到了李齐物的关怀和照顾,这对陆羽后来能 成为唐代著名文人和茶学专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陆羽课余之际常去西龙尾寻找中草药,为同学治病。一次去采撷野菊花,在半山腰一块一丈方圆大坠石旁发 现一泓清泉,后请人开凿泉井。此井旱而不涸,满而不盈,清冽透亮,甘甜爽口,被后人取名为“陆羽泉”

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礼部郎中崔国辅被贬为竟陵司马。是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与崔国辅相识。两人经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崔 国辅长于五言小诗,并与杜甫相善。陆羽得其指点,学问又大增一步。他们两人往来频繁,宴谈终日,情谊日渐深厚,成为忘年之交。天宝十五年陆羽为考察茶事, 决定出游巴山峡川。行前,崔国辅得知陆羽想致力于茶学研究的宏愿之后,毅然赠予他白驴和乌封牛、文槐木书箧等物,从财力上支持他进一步钻研茶学的远大志向。


妙喜寺皎然识相知 立壮志陆羽著茶经

陆羽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到达了吴兴,在乌程县杼山的妙喜寺与诗僧皎然相识,此后他就住进了妙喜寺。陆羽自与皎然结识,直到他们相继辞世,历经四十余年,交情始终不渝。真正达到了生相知、死相随,佛缘高情,生死超然的境界。

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吴兴山间,闭门著述《茶经》一书。期间他经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蘑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 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时人称谓今之“楚狂接舆”。四年后,他根据在三十二州的调查资料,写成《茶 经》初稿。其后,在大量读书、翻阅资料的基础上修订成书,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茶经》一书在皎然的帮助下,得以付梓发行。

《茶经》全书系统总结了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学、茶艺以及陆羽自己的体会,包括茶的起源、种类、特性、制法、烹煎、茶具、水的品质和饮茶风俗、名茶产地以及有关茶叶的典故和药用价值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茶学研究体系。

《茶经》分为三卷,共十个部分,计七千余字,其思想与格调幽深清丽,主要内容包括:一之源,概述中国茶的主要产地及土壤、气候等生长环境和茶的性 能、功用;二之具,讲当时制作、加工茶叶的工具;三之造,讲茶的制作过程;四之器,讲煮茶、饮茶器皿;五之煮,讲煮茶的过程、技艺;六之饮,讲饮茶的方 法、茶品赏;七之事,讲中国饮茶的历史;八之出,详记当时产茶盛地,并品评其高下位次;九之略,是讲饮茶器具何种情况应十分完备,何种情况省略何种;十之 图,陆羽主张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置诸座隅,以备便览。

公元799年,陆羽在年近古稀之际回到湖州青塘别业定居。在那里愉快地度过了晚年,于公元804年辞世,终年七十二岁,葬于湖州天杼山。他逝世之 后,后人尊其为“茶神”,不仅在生产、品鉴等方面,就是在茶叶贸易中,后人也把陆羽奉为神明,凡做茶叶生意的人,多用陶瓷做成陆羽像,供在家里,认为这有 利于茶叶贸易。他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

《全唐诗》载有陆羽的一首歌,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品德:

不羡黄金罍,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入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来。